化肥減量: 農作物“減肥”不減產

時間: 2018-10-17 11:39
作者: 吳瓊
來源: 新華日報
字體:

藍天如鏡,沃野鋪金,泰州姜堰區張甸鎮三野村近千畝水稻試驗田,最近迎來一批參加江蘇省化肥減量增效暨水稻側深施肥現場觀摩會的化肥領域專家。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中下游水稻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江蘇省重大研發課題“稻麥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等資助下,從去年開始,張甸鎮三野村選用幾種緩控釋肥方法同時開展大區驗證實驗,結果表明,使用合適的緩控釋肥料,能夠在穩產前提下實現氮肥減量20%。  


肥料是作物的食物,沒有科學施肥,糧食就會營養不良,施好肥是豐收的前提之一。如何實現化肥減量增效?農業大省江蘇,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實行農藝農機深度融合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一項關鍵舉措。”省農委副巡視員唐明珍表示,近年來,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輪作休耕等方式,我省化肥使用總量和單位面積使用強度呈現“雙減”態勢。  


省農科院資環所張永春研究員介紹,針對江蘇單季粳稻,省農科院總結了“三替一減”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即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傳統肥料,機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減少施肥1-2次。今年在昆山、溧陽、姜堰和淮安進一步開展試驗示范。  


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我省化肥減量增效的路徑概括起來主要為“精、調、改、替、輪”,即精準施肥,調優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輪作休耕。藉此集成推廣一批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農機農藝高度融合、基肥追肥統籌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同時突出側深施肥、種肥同播、肥藥混噴等機械化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緩控釋肥應用等高效施肥技術推廣,做到有專家指導、有技術模式、有示范對比、有展示基地。  


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瓜蔞種植大戶趙峰,在當地農業部門指導下,根據土壤養分狀況、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選用與所種植地塊和種類建議施肥量相近成分的復合肥,同時應用有機肥施用技術,并注重噴施養分吸收快的葉面肥。在一系列科學施肥技術和管理措施下,種植地塊畝減少化肥使用量2.2公斤,畝產量增加10.2公斤,增產率8.2%,畝增純收益306元,實現節本增產增收。  


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梁永紅介紹,我省還將大力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鼓勵規模畜禽養殖場與種植基地對接,就地就近利用農業有機廢棄物。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選擇重點村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果菜茶稻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引導農民增施農家肥和有機類商品肥。 記者 吳 瓊